本文目录一览:
氢燃料汽车碳减排认证方法学到底如何!
1、由此可见,想要降低氢燃料电池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就要着重从制氢环节下手,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技术的比例。此次审核通过的氢能汽车碳减排方法学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用户端的碳减排方法学开发认证,这也对氢能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有利。
2、电动汽车运行碳减排量评估方法涵盖项目边界及排放源识别、基准线情景确定、碳减排量计算、监测及数据质量管理、碳减排量评估报告编制等方面。
3、VCS:项目开发流程包括选择方法学、项目描述与公示、项目审定、减排量核证和减排量签发等五个基本步骤。从项目开始实施到完成注册并签发第一监测期减排量一般需要两年,后续监测期减排量签发时间依据业主方进度而定。
4、利用数字化手段完成可靠的、可持续的碳核查,建立碳家底管理。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能源管理的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企业实施碳资产管理的难点 CCER项目的方法学挑战:方法学的选择是项目开发的前提,CCER的重启意味着方法学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认证标准要求严格化。
我国宣布力争在哪一年前实现碳达峰
我国宣布力争在2035年前实现碳达峰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句话是错误的。3月18日,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在京举办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成果发布暨研讨会。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年9月22日,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会议上提出双碳目标: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2021年5月26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战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有利于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和经济的全球竞争力。
科慕Nafion质子交换膜:高性能材料引领“绿氢”新路径
Nafion质子交换膜 凭借高质子传导性、低气体渗透性、高机械强度和稳定的化学耐久性等优点,科慕公司的Nafion质子交换膜是目前市场应用广泛的质子交换膜之一,其中尤以Nafion 115和Nafion 117系列质子交换膜应用享誉全球、备受认可。
科慕Nafion?质子交换膜的特点:科慕公司的Nafion?质子交换膜具有高质子传导性、低气体渗透性、高机械强度和稳定的化学耐久性等优点。它是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核心部件之一,不仅传导质子,隔离氢气和氧气,还为催化剂提供支撑。Nafion?质子交换膜的性能直接决定水电解槽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Nafion分散液是杜邦公司(现科慕)的专利产品,主要用于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等领域。国内企业若涉及该产品,多为代理商或下游应用开发方,如上海河森电气等企业曾提及相关业务,但未明确江苏本地企业布局。 其他地区潜在供应商线索: 东岳集团(山东):国内质子交换膜头部企业,产品对标Nafion。
可再生能源制氢占比仅为1%,氢来源亟待“绿化”
1、根据不同的制取方式和碳排放量,氢能被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2020年我国氢气来源中,62%为煤制氢,19%天然气制氢,仅有1%的可再生能源制氢,氢来源亟待“绿化”。
2、当前主流制氢方式分为三种: 化石燃料制氢(灰氢):通过煤炭/天然气重整产生,这类方法产生碳排放,属于不可再生路径。 工业副产氢(蓝氢):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伴生氢气,能源属性取决于主产品的原料来源。 电解水制氢(绿氢):当电力来自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时,整个链条才具备可再生特性。
3、根据万联证券研究所2020年报告显示,中国的氢能源结构中煤制氢比例为62%,天然气制氢为19%,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仅占1%。所以,氢能源车真的是人间理想吗?只能说是,但又不完全是。只有要等到绿氢技术成熟,氢燃料电池车才能算得上完全的脱碳环保。
4、可以理解的是,大多数氢的支持者更喜欢“绿氢”的制备方式,尽管它在能源使用方面效率更低,而且目前全球只有1%的氢是用这种方式生产的。不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制氢,FCEV就像可再生能源驱动的BEV一样无污染。
5、前者依赖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且会排放二氧化碳,显然不属于可再生范畴;而后者若使用风电、光伏等绿色电力驱动电解水,就能实现“可再生氢能”,也被称为“绿氢”。 绿氢的推广潜力巨大。以风电、光伏的余电制氢为例,既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稳定的问题,又能储存多余能量。
6、可再生情况:如果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氢气,如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产生的电力来分解水得到氢气,这个过程中不产生有害物质,且制取氢气的原料水广泛存在,取之不尽,这种方式制取的氢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