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碳中和概念科普:绿电、绿证
碳中和概念科普:绿电、绿证绿电是什么?绿电指的是在生产电力的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的电力。相较于其他方式(如火力发电)所生产的电力,绿电对环境的冲击影响较低。其主要来源为太阳能、风力、生质能、地热等,在中国主要以太阳能及风力为主。
绿电和绿证在碳中和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影响着企业的经济策略和市场发展。随着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市场的不断发展,绿电和绿证将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
绿电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的电力,主要来源于太阳能、风力等可再生能源。绿证是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予以确认的电子凭证,可以交易并能兑现为货币收益。关于绿电: 定义:绿电在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相较于火力发电等对环境冲击较小。
碳中和的三个路径是什么?
碳中和的三个路径 第一,发电端的减碳:包括光伏、风电、水电、核电以及特高压等环节。要减少碳排放、增加非化能源消费占比,最直接的就是强化电力生产端的减碳,包括鼓励光伏、风电、水电、核电、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我国光伏、风电、水电装机量均以占到全球总装机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均是全球第一。
碳中和的三个路径: 发电端的减碳:这涉及光伏、风电、水电、核电以及特高压等环节。为了减少碳排放并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例,关键在于加强电力生产端的减碳措施。我们鼓励清洁能源如光伏、风电、水电、核电和氢能的发展。我国在这些领域的装机量已占到全球总装机量的三分之一,位居全球首位。
当前国情下实现碳中和需三条路径。第一条路径:通过提高碳价,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碳排放经济活动让个人或企业受益,由此带来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等损害却由全体社会承担。因此通过碳价提高,把碳排放的外部成本与排放者私人成本关连。
实现二氧化碳碳中和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条路径:通过提高碳价,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碳价约束:通过提高碳价,将碳排放的外部成本与排放者的私人成本相关联,促使企业开始将排放配额作为生产要素之一。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基础路径涵盖多个关键方面。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逐步提升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从源头上降低碳排放。
第一条路径,通过提高碳价,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第二条路径,加快创新,从根本上来改变生产方式。第三条路径,完善社会治理的体系,鼓励全民减排。碳排放经济活动让个人或企业受益,由此带来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等损害却由全体社会承担。因此通过碳价提高,把碳排放的外部成本与排放者私人成本关联。
200项双碳补贴政策汇编:碳中和、储能、光伏、绿色建筑
江苏苏州:对正式入库的光伏配储项目投运后按发电量(放电量)补贴3年,每千瓦时补贴项目投资方0.3元。 重庆两江新区:鼓励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对在新区备案且建成投运的用户侧储能、分布式光储、充换储一体化等项目,储能配置时长不低于2小时的,按照储能设施装机规模给予200元/千瓦时的补助,单个项目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江苏苏州工业园: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投资方按项目发电量补贴0.1元/千瓦时,补贴时间2021-2023。南京市最高补贴500元/kW,补贴时间2021起。张家港市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具体补助标准为:一星级5-10元/平方米,二星级10-20元/平方米,三星级20-30元/平方米。
发布时间:2024年1月11日政策要点:强调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出“探索开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ESG评价)。解读:该意见为双碳工作提供了宏观政策框架,将美丽中国建设与双碳目标紧密相连。
数量与金额:汇总的补贴政策共有140项,最高补贴额可达3000万。获取方式:补贴政策的详细信息可通过点击相关链接获取,且信息已更新至2024年3月。绿色工厂建设路径:目标制定:明确建设目标,制定采用清洁能源和智能控制等策略。能源规划:进行能源使用规划,如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城镇新建建筑:将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可再生能源替代率目标为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和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目标为50%。这将有助于提升建筑能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技术攻关:实施“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攻关行动,如氢能、储能、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示范与推广:通过试点项目验证技术可行性,加速成熟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节约资源与提高能效 倡导节约优先:通过节能技术改造、绿色建筑、低碳交通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强度。
碳中和系列知识(四)-如何实现碳中和?
综上所述,实现碳中和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工业节能减排、交通新能源动力以及增加碳吸收等。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以实现我国碳中和的目标。
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能源结构 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加强能源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发展绿色经济 鼓励低碳产业和绿色技术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
碳中和的实现方法论可以概括为:使用新的技术手段实现生产结果,这个过程中不产生新的二氧化碳,或者产生的新的二氧化碳可以被吸收回来。由于不同来源的温室气体产生过程不同,因此碳中和的方法也各不相同。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方法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首先,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实现碳中和的措施包括: 节能:这涉及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效率。在减排方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实施节能措施是关键。提高效率是指在生产、转化、运输、储存和利用能源方面实现优化。 移除:这可以分为物理移除和生物移除。物理移除技术包括碳捕获、储存和利用。
电力工业:电力行业是碳减排技术最成熟、成本最低的行业,预计将首先实现碳中和甚至负排放。这意味着必须安装碳捕集装置。碳中和的实现预计将带来电力需求的长期高速增长。到2060年,中国的电力需求可能是现在的2-3倍,这意味着电力系统规模将翻一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